首页 资讯 > > 正文

近千种中药材被炒成期货,行业人士:推手不止一个,降价恐怕很难

2023-07-31 09:47:45 来源:凤凰网 分享到:

作者|董蕊 编辑|梁超 策划|凤凰网健康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手机要没电了,晚点打。”

中药材信息专家赵辉的手机电量最近很不够用。每天上百个电话接入,常让他的手机撑不到半天。“都是陌生人。从东南沿海到大西北,各个地方、各种行业都有。每个人都在问我‘哪个品种更挣钱’?”

让赵辉们的电话火爆起来的,是更加火爆的中药材市场。

今年1月起,近1000种中药材不约而同地开启了价格上涨之路。到了6月底,有400余种药材价格涨幅超过20%。其中,常用品种白术从11元/公斤涨至39元/公斤,当归从55元/公斤涨至170元/公斤,细辛从88元/公斤涨至280元/公斤,涨幅均超200%1

“我在云南,3/4的大宗品种和常用品种都涨了。这也是最近十多年中药材整体涨价最厉害的一次。但要按正常的供求关系,一些品种不可能涨成这样。”赵辉的疑虑也是诸多中药从业者乃至消费者心中的疑问——中药材价格为何狂飙?还会继续涨吗?中药材价格推高,谁在受损谁会受益?《凤凰健闻》带来解析。

涨价猛的都是容易“炒”的药

眼下,在抖音、微博、小红书等平台搜索“中药材”,跳出来的往往就是“涨价”信息。

“以前开个药方,一周四五十块钱、六七十块钱常有。现在用点好药材动辄上百块甚至两三百块。方子都不敢开了。”一位执业中医师在自己的账号上“吐槽”。

比医生更敏感的是患者。有位属地新疆的小红书用户分享,自己用中药治疗风疹,由于药方中的当归、酸枣仁等都是近期涨价的“高分选手”,她最近开的7付药花了700多块,比过去涨了不少。

一家在京经营多年的民营中医院饮片采购人员告诉凤凰网健康,他们常用的当归、党参、黄连、黄柏、酸枣仁等药材涨价明显。“很多品种翻了不止一倍。这种情况下,医院经营有压力,肯定要涨价。肯定也会有患者不理解。”

“近1000种药材涨价,看似一种广泛现象,其实也存在一些规律。”赵辉也是一名中药材采购商,从业20多年的他今年才感受到行业的大水大浪。面对从未见过的药价齐飙,他有自己的观察。

“涨幅较大的药材,一是产地比较集中,比如甘肃的当归,浙江和四川的麦冬,福建的猫抓草,还有我们云南的白及、重楼、砂仁、秦艽等等。二是历史上或多或少都出现过高价。三是大宗品种价格相对稳定,量级不大的常用品种、小品种甚至备用品种才是本轮涨价的主角。”

赵辉和其他一些业内人士的判断都指向了一个方向:涨价猛的都是容易“炒”的药。

推手不止一个

产地集中,便于把控采购和销售;有过价格高企的历史,说明有被市场认可的“基因”;轻量级的品种涨价更高,因为不需要太多资金就能把它“炒”起来。“我们常说中医药是万亿级的产业,但是就单个药材来说,10亿元的资金甚至更少,就能将一个品种从源头到采收、到粗加工,再到流通等等环节全部控制起来。”一位中医药产业与政策资深专家向凤凰网健康补充。

疫情后,中医药需求增长,下游企业生产计划增加。市场上需要寻找全新投向的众多短线资本,开始将目光瞄向中药材。

“这类主要是社会游资,真正的资本并没有介入。” 亳州市人大代表、亳州中科科博检测有限公司董事长柴秋晨告诉凤凰网健康,正规资本要想“炒”药,程序上很难实现。“难以按照证券市场的要求做到合规,不大符合它们的投资方式”。

有行业人士认为,中药材的涨价,3年小波动,5年大波动,10年就会出现一次不正常现象。而眼下这轮“不正常”的药材涨价,其原因要比很多人想象的复杂。除了药材种植面积萎缩、部分品种产量有限、游资关注,还有流通商为了出库存而对药价进行哄抬。

“这轮药价上涨,云南地区的‘带头大哥’是三七,价格是去年同期的两倍。表面上看,三七涨价是因为前两年收购价格低,老百姓怕亏本都不种了、供应量不足。但是实际上,三七的库存量一直很大。”赵辉告诉凤凰网健康,拥有近10万吨的库存,三七的短期供给不成问题。但是一些流通商为了“清库存”,不惜上演“狼来了”的戏码,哄抬价格后趁机离手。对此也有网友评论,“民间已经把药材当成期货炒了,和炒普洱茶一样。”

降价恐怕很难

7月8日,中国中药协会发出倡议,坚决反对哄抬炒作药材价格。7月中旬,中药材市场开始与气温反走,药材价格开始平稳。7月16日,康美中药网发布的中药材价格指数已经由7月9日的最高点2414.14下降到了2364.37,仍然远高于今年2月底1787的平均指数。夏季本是中药材需求及交易的淡季,淡季不淡,只能说明今年的中药材市场确实坚挺。

“目前的中药材市场,我只看到价格的涨幅和增速下来了,并没有看到回调。实际上,我认为中药材价格上涨还会持续。”前述中医药产业与政策资深专家告诉凤凰网健康,刚刚过去的三年疫情给中医药打了一剂“强心针”,老百姓对自我药疗和常用药物的储备越来越重视,行业增长很快。“没有了新冠疫苗和药物支撑,今年的医药行业整体下滑,只有中成药和中药饮片表现不错、实现了正增长。今年2月份开始到现在,国家又连发了5个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文件,利好中医药市场。”

中药成品市场在增加,中药材的生产供应却需要一定周期,药材依然容易短缺。只要需求大于供应,中药材的价格就不会回落。

“事实上,中医药涨价对于产业发展是好事,我们都很希望中药材以及成药因为需求增多带来合理涨价,尤其希望药材涨价能给药农带来更多利润,让大家更愿意种植中药。”

柴秋晨告诉凤凰网健康,眼下即便药材价格高企,大部分药农的利润仍然仅有10%-15%,且这个利润涵盖了药农在整个药材生长全周期的付出,包括种植、施肥、养护、采收、初加工等,这个周期一般是2-3年。柴秋晨强调,药农散种是我国中药材的最主要来源,现在中药的种植面积持续萎缩,如此下去“中医无药可用”或也不是无稽之谈。

“事实上,中国的中药材、中成药价格仍然偏低,不信你看日本的汉方药品,价格、利润都很高。我们的药材和工艺并不比他们差。”前述中医药产业与政策资深专家向凤凰网健康介绍,80%以上的汉方药材都采自中国,中国很多企业的制药工艺也远超日本,日本汉方可以卖得像奢侈品,中国为什么不行?“要做高品质的中成药,就要有相应的高价格。中成药、中药材涨价是必然的,而这些都要从药材种植抓起。如果中国的药材能够做到日本汉方的采购标准,那么中国的中成药、中药材价格就还没有涨够。”

中药材产业需要更多良性规范引导

药材好,药才好。中药材是中医药产业的资源性基础,产业要想迎来高品质的发展,就要保证上游生产者获得高价值的回报。但是很显然,本轮药材价格狂飙所带来的高利润,没有落到药农手里,只是“喂饱”了部分游资和中间商。与此同时,信息滞后的药农却可能因为市场假象的鼓舞,过量投入药材种植,在第二年迎来产能过剩、药材贬值,在承受经济损失之后放弃种植。

针对这一问题,有专业人士建议,大宗物品比如生猪、原油都有储备制度,作为战略资源的中药材也应尽快建立储备制度,便于及时有效平抑物价,助力我国的中药材行业走出“野蛮生长”的初级阶段,走向良性规范的渠道。

中康科技中药大数据中心首席分析师贾海彬强调,应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中药产业大数据中心。链接起中药材全产业数据链,动态掌握生产加工、市场端需求和渠道供应保障能力等,以科学、精准的数据引导产销和订单农业,避免政策盲目性和生产大上大下。

“我们也希望本轮涨价能够推动中药材源头集采。让企业与药农或者药农组织‘合作社’建立直采合作,避免中间商炒作;同时构建起中药销售端与生产端的实时反馈,避免药农盲目种植,保护中药种植的积极性;发展中药材良种选育,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,加快完善道地中药材质量安全控制和全过程追溯体系。”柴秋晨补充。

参考资料:

1.《涨价继续|已有近1000个中药材价格上涨,产业三大影响显现》,赛柏蓝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东北地质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9   联系邮箱:2913236@qq.com